《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04-16
《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绘画(750107)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大类 | 专业 代码 | 对应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 举例 | 继续学习专业 | |
文化艺术类 | 750107 | 装饰美工 | 装饰美工 工艺品雕刻工 | 高职 | 本科 |
工艺画制作工 | 美术 美术教育 艺术设计 | 绘画 艺术设计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从事中国画工作,具备绘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术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观和审美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4)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
(5)掌握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
(2)掌握运用素描的方式表现形体的造型技能。
(3)掌握运用色彩规律表现形体的造型技能 。
(4)掌握运用速写方法快速捕捉及表现形体的技能。
(5)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具有初步的构图创作能力。
(6)掌握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具有装饰绘画的绘画能力。
(7)掌握中国画书法的流派特点。
(8)具备收集选取艺术素材的能力。
(9)掌握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观察方法。
(10)具备白描形式的写生与描绘能力。
(11)掌握水、墨、纸的特性并具备水墨画的临摹和写生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36 |
4 | 职业道德 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 216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 144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 144 |
8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144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强健的体能素质、良好的体锻意识、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 180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职业精神。 | 72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外美术简史 | 了解美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及科学等社会背景使学生掌握中外美术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美术独特的审美观的认识及理论水平。 | 72 |
2 | 美术造型基础 | 了解美术基础理论及鉴赏知识、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掌握简单画、毛笔线、结构素描、明暗素描、五官素描及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具备美术字、黑板报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及评价鉴赏能力。 | 72 |
3 | 中国画概述 |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画的分类、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等,熟悉中国画的发展史具备中国画的鉴赏审美能力。 | 36 |
4 | 透视学基础 | 了解透视基础理论、一点透视、平角透视、两点透视、曲线透视、三点透视、阴影和反影透视等内容,能看懂透视原理并掌握其作圈过程,从而熟练运用。 | 72 |
5 | 解剖常识 | 了解素描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素描写生的基本常识,人物半身、全身及人体的素描其中有人体此例、解剖和结构图,有手、足部的比例、解剖和结构图,还有人物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素描全身人像写生的目的,掌握素描手、足部写生的方法步骤素描半身、全身人像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 36 |
2、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素描 | 了解素描基础知识及素描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掌握并具备石膏形体、静物组合、静物写生与创作结合及人物肖像的明暗、体积、结构等写生素描造型能力并具备选择性创作素描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描写生及创作水平。 | 216 |
2 | 色彩 |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工具和材料,掌握并具备色彩学基础知识、石膏形体、静物及静物组合、静物写生与创作结合、人物肖像的明暗、体积、结构的写生色彩造型能力及创作色彩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写生创作的色彩水平。 | 216 |
3 | 速写 | 了解速写的基础知识,掌握单人、多人及场景的速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速写技能。 | 216 |
4 | 中国画技法 | 了解中国画基础知识及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具备一定的中国画鉴赏能力掌握花草绘画、虫、鱼、蔬、果等中国画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整体绘画技巧的掌握能力。 | 216 |
5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操作技能,具备图片处理、基础图片设计、基础平面设计和处理及装饰作品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美术设计作品应用评估和独立设计制作的能力。 | 72 |
6 | 构图 | 了解构图线、画面架构、构图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的构图技巧、绘画材料的用法。 | 72 |
7 | 书法 | 了解篆书、隶书所涉及的技法(笔法、章法、结构)、历史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多视角了解书法与文化及其他门类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提高书法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 | 72 |
3、综合实训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风景写生 | 了解风景写生目的和意义掌握风景写生的选景和构图能力、具备色彩的风景写生技能。提高学生对于风景写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 36 |
2 | 艺术考察 | 了解区域风土人情知识及民俗艺术形态掌握不同风土人情、民俗艺术形态的知识具备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生活文化艺术中审美能力。 | 18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按每学期20周(含复习考试2周)安排教学,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为3246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1152学时,专业课2094学时;理论课1520学时,实践课1726学时,实践占总学时的53.17%。附:教学进程安排表
《绘画》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 程名 称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各学期课程教学周学时安排 | 考核方式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36 | 2 | 试 |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6 | 36 | 2 | 查 | ||||||||
3 | 哲学与人生 | 36 | 36 | 2 | 查 |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36 | 36 | 2 | 试 | ||||||||
5 | 语文 | 216 | 216 | 4 | 4 | 4 | 试 | ||||||
6 | 数学 | 144 | 144 | 4 | 4 | 试 | |||||||
7 | 英语 | 144 | 144 | 4 | 4 | 试 | |||||||
8 | 信息技术 | 144 | 72 | 72 | 4 | 4 | 查 | ||||||
9 | 体育与健康 | 180 | 50 | 130 | 2 | 2 | 2 | 2 | 2 | 试 | |||
10 | 公共艺术 | 36 | 18 | 18 | 2 | 查 | |||||||
11 | 历史(中国、世界) | 72 | 72 | 2 | 2 | 试 | |||||||
小计 | 1080 | 860 | 220 | 20 | 22 | 12 | 4 | 2 | |||||
限选 | 12 | 应用文写作 | 36 | 18 | 18 | 2 | 查 | ||||||
任选 | 13 | 中外作品研读 | 36 | 36 | 2 | 查 | |||||||
小计 | 72 | 54 | 18 | 2 | 2 | ||||||||
合计 | 1152 | 914 | 238 | 20 | 22 | 12 | 6 | 4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必修) | 14 | 中外美术简史 | 72 | 72 | 4 | 试 | ||||||
15 | 美术造型基础 | 72 | 36 | 36 | 4 | 试 | |||||||
16 | 透视学基础 | 72 | 36 | 36 | 4 | 试 | |||||||
17 | 解剖常识 | 36 | 18 | 18 | 2 | 查 | |||||||
18 | 中国画概述 | 36 | 36 | 2 | 试 | ||||||||
专业课核心课(必修) | 19 | 素描 | 216 | 72 | 144 | 4 | 4 | 4 | 试 | ||||
20 | 色彩 | 216 | 72 | 144 | 4 | 4 | 4 | 试 | |||||
21 | 速写 | 216 | 72 | 144 | 4 | 4 | 4 | 试 | |||||
22 | 构图 | 72 | 36 | 36 | 4 | 试 | |||||||
23 | 中国画技法 | 216 | 108 | 108 | 6 | 6 | 试 | ||||||
小计 | 1224 | 558 | 666 | 8 | 8 | 12 | 22 | 18 | |||||
限选课 | 24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72 | 24 | 48 | 4 | 试 | ||||||
任选课 | 25 | 书法 | 72 | 24 | 48 | 4 | 查 | ||||||
小计 | 144 | 48 | 96 | 4 | 4 | ||||||||
综合实训 | 1 | 风景写生 | 36 | 36 | 2周 | 查 | |||||||
2 | 艺术考察 | 18 | 18 | 1周 | 查 | ||||||||
3 | 毕业创作 | 72 | 72 | 4周 | 查 | ||||||||
顶岗实习 | 600 | 600 | 20周 | ||||||||||
小计 | 726 | 726 | |||||||||||
合计 | 2094 | 606 | 1488 | 8 | 8 | 16 | 22 | 22 | |||||
总 计 | 3246 | 1520 | 1726 | 28 | 30 | 28 | 28 | 26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按18:1匹配,“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5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绘画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0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教学功能室 | 主要设备名称 | 数量(个/套) | 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
美术基础实训 | 1.静物台 | 4 | 台面:600 mm×800 mm, 台面离地:≥650 mm |
2.画板 | 35 | 版面尺寸:420 mm×594mm | |
3.画架 | 35 | 木制和金属均可,可调节。 | |
4.静物灯 | 4 | 灯泡瓦数:40W-50W | |
中国画实训 | 画台 | 36 | 台面:1000 mm×1800 mm, 台面离地:900 mm×1200 mm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1.电脑 | 36 | P4系列,安装有Photoshop、 Illustrator、CorelDRAW等 设计软件和设计素材库。 |
2.投影仪 | 1 | 无 |
注:教学功能室可以按照教学项目、设备、师资等,进行整合确定。
3.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相关职业标准,有关美术、绘画、色彩、素描、速写等方面的技巧、方法、实务操作类图书。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绘画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能够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充分体现职业技能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并考虑专业的特点,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
2、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的方法步骤。这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课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聚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3、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感知、比较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进而发现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针对美术作品或社会现象从不同角度提出命题如对城市建筑的艺术思考、从艺术角度审视地方工业产品为何缺乏竞争力、从民间美术看中原文化、中西方美术的比较等)
4、参观法。参观法从美术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参观法也是现场欣赏法,就是结合美术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作坊等地参观,在此过程中,“观察比较”、“接触认识'是参观法教学的关键。学生会在现场近距离地接触、感受、客观物象,激活间接知识和信息,用感受和体验再将知识盘活”,从而加深印象,巩固验证所学知识
5、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雏练习等。完成课堂作业进行综合性或模仿性练习以及创造性练习。
(五)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适应绘画专业特点的评价方法,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评价实行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学生所修课程均应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一般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试或考查课程。文化课、专业知识课应推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和阅卷;专业技能课可实行统一考试,集体评分。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3年时间的学习,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时,完成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并考核合格,至少获得一项相关职业资格证书。